4、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
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发展经历了手语法、口语法和全面交流3个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面交流训练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常用的听力语言康复方法有:(1)、口语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对听障儿童进行口语训练,主要包括发音器官训练、让听障儿童掌握发音方法和加强对听障儿童的语句训练三个方面。(2)、公文式数学学习法。其教育思想是强调培养“生存技能”,具体学习方法包括因材施教、重视自学、小步渐进、让听障儿童主动学习、立足于家庭教育等。(3)、情景自然口语法。本法关键是通过设置真实或虚拟的生活情景,让老师或家长和听障儿童在丰富听语言环境下对话,启发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及知识,使听障儿童学习兴趣盎然,为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全面康复提供物质基础,增强康复效果。(4)、听障儿童教学模式。该模式由集体教育、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三部分组成,从集体教学、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三方面入手,将听觉康复、言语矫治和语言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真正做到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集体教学与个别化康复相补充、教师、家长和治疗师相配合,共同实现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目标。(5)、全纳教育。全纳教育不是针对某一类别的残疾儿童,而是面对所有正常、超常、残疾及介乎于正常与残疾之间的各类儿童,帮助每一个儿童接受适合其需要的普通教育。全纳教育认为,全纳是一种态度、价值和信仰,它强调尊重每个儿童特殊的禀赋和需要,强调给予儿童平等参与所有教育活动的机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纳教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聋健合一”就是听障儿童早期康复全纳教育的有益尝试。全纳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从提高教师素质、聋健结合、家庭模式等方面共同努力。(6)、计算机辅助言语训练系统不依赖于专业语音设备和言语康复训练师,主要依靠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方法,其主要根据听障儿童言语训练的特点以及语音的声学牲和生理牲的关系,基于语音特征视觉反馈的训练方式,提出了目标训练法和对比训练法,并针对听障儿童的发音异常和构音异常,设计了从基础训练、构音训练到清晰度训练的计算机言语辅助训练模块。该训练系统以言语刺激中的重要语音对比作为目标,提供声音和视觉反馈,并结合先进的训练技术维持人工耳蜗患儿接受训练的兴趣,比较人工耳蜗患儿训练前后言语要素的识别正确率以衡量其言语识别能力的提高情况,从而增强人工耳蜗患儿对提高言语识别能力的信心。
5、影响儿童听力康复的因素
(1)残余听力听障儿童残余听力保留的好坏是其听力语言恢复或重建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其听力语言最终恢复的效果。一般认为,听力损失达到70分贝左右的儿童中89%经过完整周期的科学、秩序、有效的语言恢复训练,均能达到听力语言的全面康复,一般可入正常小学就读接受正常教育,完成高中及大学教育,此后和正常人一起工作,回归主流社会。听力损失在80分贝左右的儿童配戴高功率优质助听器后经过长期刻苦、科学、有效的听力语言恢复训练,配合望唇、触震觉功能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恢复听力语言,大部分及部分也能进入正常小学接受正常教育,以后和正常人一起生活学习。听力损失在90分贝以上者即使配带高功率优质助听器也毫无作用,患儿只能靠视觉和其他知觉通道,除智能极高者外,靠听力语言训练恢复听力语言,一般没有效果,近似徒劳,所以,听力损失在90分贝以上的听障儿童仍要争取各种积极而有效的治疗和电子耳蜗技术,使听力恢复到70-80分贝以上,然后进行听力和语言恢复训练,最终恢复听力和语言。
(2)智力和观察力智力和观察力是听障儿童聋而不哑的重要条件。有的患儿听力稍差,但智能高,观察力敏锐,对语言十分敏感,表现在对他人的表情、动作、唇栋、周围情景配合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好,也能对别人的语言心领神会。
(3)听障的年龄3岁后和婴幼儿时期发生听障者,在相同听力损失情况下,语言差异很大。3岁后大脑已发育到70-80%左右,基础语言已趋于成熟,所以3岁后听障者多有良好的保留听能和语言,因此,对3岁前发生听障的儿童或婴幼儿应当尽早开展听力语言恢复训练,巩固和发展保留听力和语言,使听力和语言恢复更为容易。
6、如何保护儿童听力
听觉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社会更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此,家长和老师应保护好儿童的听力。
(1)、避免噪声污染婴儿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应尽量使孩子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避开生活中常见的噪音污染源,比如电视或者高音量的立体声音响,少带儿童到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家庭影院中的音响音量也应适当控制。当孩子周围有长时间的噪音的时候,如装修时在打电钻或者工地上机器响个不停的时候,父母最好给孩子带上可保护听力的耳塞,或者带着孩子远离噪音源。家里选择静音的加热和通风设备;同时根治白癜风的偏方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