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疾病病因

家长要如何理智地对待孩子的听力问题

受遗传、药物、噪声、疾病和孕产期不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每年新产生听力障碍儿童2~3万名。虽然总体数量不多但由于耳聋会严重影响小儿语言、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正常发育和发展,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将会造成终身残疾。

遇到这种无法避免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坦然面对呢?

1要勇敢面对莫怨天尤人

孩子出现了听力问题对每一位家长都是个沉重的打击,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家长必须做出认真的应答。在这道考题面前,家长可以选择不同的答案,而每种答案都能折射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许多家长选择了勇敢面对,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种家长的态度是正确的他们不但挽救了自己的孩子,更肩负起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是所有聋儿家长学习的榜样。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但听力障碍是很多人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采取科学的康复措施听力障碍可以做到完全康复甚至可以不留痕迹。

2要相信科学莫心存侥幸

经常遇到这样的聋儿家长,孩子已经两岁多还不能说话,对外界声音不敏感不能正确执行家长的语言指令,多家医院和康复机构的检查都说明孩子的听力有问题,可家长就是不相信,总觉得孩子还小,等大一些就会好的。

现代医疗技术有很多检查听力的手段检查结果已十分准确,如果正规医疗和康复机构对孩子的听力有了明确的诊断就应该尽快采取康复措施,切不可心存侥幸,耽误宝贵的康复时机。

从感情上我们能理解这些家长的行为,他们认为孩子的听力障碍是自己的过失,觉得对不起孩子,因此只要听说能治疗,不管花多少钱,受多少委屈都要试一试,以求得心理平衡。实际上,明知没有结果还要坚持去做,不仅让孩子身心受到更大的刺激,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康复时间。

3要争分夺秒莫犹豫彷徨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开展,许多孩子的听力问题已经可以在6个月内确诊,但能在这段时间给他们选配助听器的并不多。这其中除了一部分家长忙着给孩子走马灯一样穿梭在各个医疗康复机构反复检查,或采取一些无效的治疗以外,还有一些家长没有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康复,总觉得孩子还小,还有时间。

有一些孩子听力损伤较重,需要植入人工耳蜗。一些家长觉得在植入之前没有必要配戴助听器,等手术后听力改善了再康复也不迟,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实际上是没有领会听力语言康复的本质。

最新的康复理念是只要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不论孩子年龄多大都需要立即配戴助听器进行康复训练。

4要设立适当的期望值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但影响孩子康复效果的原因有很多,如开始接受训练的年龄、耳聋持续的时间、耳聋的原因、残余听力的可利用度、助听器(人工耳蜗)的性能、助听器(人工耳蜗)的效果、康复机构的条件、康复教师的素质、家长的认识、普通教育机构的配合程度、后续教育的跟进。

每一个聋儿家长都要有一颗平常心,不可盲目攀比,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理智地对待孩子听力障碍的家长才是真正爱护孩子的家长,才是负责任的家长,才是受孩子欢迎、被孩子认可的家长才是社会需要的家长,才是成功的家长。

转自中国聋人网

奥运会已经接近尾声了,持续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加油!加油!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jbby/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