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发现先天性耳聋的首选手段,一般在婴儿出生后24~36小时进行(48~72小时进行最佳),由听力筛查技术人员在新生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对其听力进行初步检查。 目前,听力筛查主要采用耳声发射(OAE)技术,5~10分钟即可完成双耳测试,敏感度及特异度可达到95%以上。影响OAE筛查结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下面几方面:1.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会使OAE的传入刺激声和传出反应信号衰减或消失,从而导致OAE引出信号的减弱或消失。因此,筛查前适当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此外,筛查时间也是影响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早进行听力筛查会导致假阳性增高。2.新生儿中耳积液是0AE测试结果的主要干扰因素。中耳积液的患儿无论耳蜗功能正常与否,其测试结果均可显示为异常。3.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会出现假阳性。4.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 为什么说OAE初筛“通过”,并不意味着听力完全正常呢?这是因为OAE与内耳功能密切相关。任何损害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因素使听力损害超过40dBHL时,都能导致OAE明显减弱或消失。OAE主要是用于检查内耳外毛细胞功能状态的,它不能完全反映耳蜗以及蜗后听神经通路的功能。当OAE显示“通过”时,不能完全排除听神经病的可能性。如果单纯用OAE进行听力筛查,即使检查结果显示“通过”,也要警惕听神经病的存在,因为这时有可能漏诊了听神经病的患儿。 研究表明,在婴幼儿听神经病中60%~70%是OAE筛查显示“通过”的。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遗传性耳聋均在出生时即发生,其中一部分在儿童期甚至在成人才出现耳聋,所以,某些婴幼儿虽然已经通过了听力筛查,但是具有听力障碍或言语——语言发育延迟的危险因素,如有耳聋家族史、出生时有缺氧等,这类婴幼儿有着较高的听损伤或言语——语言病理的发病率。因此,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了筛查仍应结合听力行为观察,最好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以便早期发现小儿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
(内容源于互联网,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涛医生简介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医院、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副主任。师从著名儿童康复专家马丙祥教授,进修于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擅长
小儿神经发育学评估;
高危儿早期筛查与干预;
运动障碍:脑瘫、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迟缓性麻痹;
心理行为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感觉统合失调、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抽动障碍等;
其他:小儿癫痫及对发热、咳嗽、腹泻、积食等常见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