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诉你这些问题多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惹的祸!
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概述
交感神经节的位置:交感神经节包括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
椎旁神经节又称交感干神经节,一侧大约19到24个,由节间支串连构成左右成对的交感神经干。椎旁神经节上起于颅底,沿脊柱两旁排列,下端直达尾骨。
椎前神经节位于脊柱的前方,与椎旁节距离较近,彼此之间由丰富的纤维连接。包括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等,分别位于同名动脉根附近。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病因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点是患者主诉多但客观体征少,症状多种多样。
1、头部症状
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患者常主诉头脑不清,昏昏沉沉,有的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有些患者还伴有恶心,少有呕吐。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症状
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
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4、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体症状
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
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6、其他
肢体发凉怕冷,还可有一侧肢体少汗,头颈、颜面或肢体麻木等现象。
检查
颈部活动多正常、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压痛。
诊断
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鉴别诊断
1、耳源性眩晕
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梅尼埃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
2、眼源性眩晕
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3、脑源性眩晕
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塞;脑部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
4、血管源性眩晕
椎动脉的V1和V3段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
5、其他原因
糖尿病、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治疗
早期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和肩背部酸痛发紧、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程度较轻,早期治疗很重要。
1、注意适当休息
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过度紧张及长时间持续保持固定姿势等,将导致神经肌肉的过度紧张,强化颈椎病症状。
2、积极锻炼
特别是颈肩背部肌肉的锻炼,正确的锻炼可以强化肌肉力量,强化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增加颈椎生物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促进血液淋巴的循环,有利颈椎病的恢复。
3、可使用热敷
对于缓解局部神经肌肉紧张有一定作用。
4、钩活术疗法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黄金方法
钩活术疗法简介:
钩活术是利用钩鍉针在脊柱旁穴或特定关节穴进行钩治一定穴位,用于治疗相应脊柱病和骨关节病的一种四位五法的特异针疗法,通过钩治使局部减压、减张、松解、疏通,是一种治标又治本的保守疗法。钩活术的特点:无痛、微创、绿色、安全、立竿见影。
钩活术疗法
梁医生:
吴医生: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健康分享
⊙版权声明:图文信息源于网络,由小编收集整理,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问题,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目的,纯属公益分享,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